今年以来,AI眼镜热点频出,时不时迎来利好消息,巨头们也纷纷下场。近日,小米就因为AI眼镜,冲上了热搜,引来网友热议。
1999元起的AI眼镜,可以帮用户拍照、录像、问答和翻译,支持10种语言同声传译、多模态百科问答,你会来一副吗?
0 1 小米入局AI眼镜
日前,小米又上热搜了。这次是因为AI眼镜。
6月26日,小米首款AI眼镜迎来正式亮相。小米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,小米AI眼镜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、随身的AI入口。
“不仅能听歌、拍照、录像直播,还有内置的超级小爱。”有用户惊喜表示。据了解, 小米AI眼镜出厂搭载的超级小爱,可以帮用户拍照、录像、问答和翻译,支持10种语言同声传译、多模态百科问答。
此外,AI眼镜还能实现跨设备、跨应用相机协同,支持三方APP第一人称视频通话、三方APP直播,并且搭载独立Type-C接口,支持边用边充。笔者看到,小米AI眼镜开售第4天,该产品在淘宝小米官方旗舰店已售4000+,京东小米自营旗舰店销量为1万+。
展开剩余78%具体来看,小米AI眼镜包括标准版1999元、单色电致变色版2699元、彩电电致变色版2999元,其中标准版提供黑、玳瑁棕、鹦鹉绿三种颜色镜架选择。
对于小米的这款新品,市场上有声音认为,这是在全面对标Meta Ray-ban。雷军在发布会上也将这两款产品进行了对比,“跟Meta Ray-ban相比,小米AI眼镜更轻(差值为2g),更适合亚洲人佩戴;续航更强,电池容量提升了64%,典型续航达到8.6小时(Meta 4小时),单次充满45分钟(Meta 75分钟)”。
据维深报告,小米AI眼镜的硬件成本约为177.5美元,要比Meta Ray-ban的149美元更高,约合人民币1290元。那么,销量是否也能赶上Meta Ray-ban呢?
市场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Meta Ray-ban的销量已突破200万台,预计2026年年产能将提升至1000万台。鉴于目前AI眼镜在国内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,再加上“百镜大战”,小米的销量中短期内肯定难以赶上。
高盛认为,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预计达到290万副,小米AI眼镜预计占据10%的市场份额。
0 2 AI眼镜市场“百态”
AI眼镜的火热,大家有目共睹。不管是新品发布,还是短视频传播,都在刷屏。
天使投资人郭涛分析称,当前AI眼镜行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,呈现三大趋势:一是产品迭代加速,小米、Meta、Rokid等品牌密集发布新品,功能从摄影、语音交互向实时翻译、健康监测等场景深化;
二是技术融合加深,AI大模型与AR/VR技术结合,推动设备从“功能工具”向“智能助手”进化;
三是市场格局分化,国际巨头与本土厂商竞争激烈,初创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创新。新产品、新功能涌现的核心动力源于AI模型轻量化、光学显示技术突破及多场景需求释放。
笔者看到,在上个月,就有联想、李未可、谷歌、雷鸟等10多款AI眼镜发布。刚刚过去的“618”也从数据上验证了AI眼镜的这股风潮。平台数据显示,“618”期间,AI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,AR眼镜用户数同比增长70%。
从这些密集发布的新品来看,AI眼镜厂商在软硬件方面也获得了升级。其中,软件端功能升级高度依赖AI大模型技术演进。多模态大模型(如Meta Llama、华为盘古)的端侧部署,使AI眼镜实现语音交互、环境识别、实时翻译等核心功能。
比如,雷鸟X3 Pro通过集成通义大模型,支持可视化Live AI交互;影目智能眼镜借助国产模型实现跨语言无障碍沟通。大模型通过压缩技术(如DeepSeek-R1蒸馏版本)在眼镜端侧运行,兼顾低功耗与高效率,直接推动用户体验质的飞跃。
硬件端的升级则与显示技术、半导体技术突破密切相关。郭涛提到,在显示方面,光波导模组良率提升、Micro-LED屏幕实现高亮度低功耗,解决眩晕问题并降低成本。在半导体领域,低功耗SoC芯片支持多模态交互;传感器集成可以提升交互精度,存储器市场供需则能改善支撑设备性能。
0 3 “谁”才是核心支撑?
AI眼镜玩家众多,消费电子巨头、互联网大厂、专业AR厂商等都在同场竞技。
虽然各家的产品优势不同,比如小米、华为等有成熟的供应链,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则有AI大模型和内容的支持,雷鸟创新等专业厂商则在AR技术方面有较多的积累……但对消费者来说,有一样是相同的:产品要能够带来“好体验”。
信达证券分析指出,智能眼镜产品正从基础硬件叠加阶段,逐步向智能辅助与智能助理方向发展,未来有望成为智能协同与计算终端。所以在用户已经具有简单认知且供应链完善的背景下,品质升级才是未来竞争重点。
AI眼镜,如果要成为跟手机一样的单品,又要如何进行品质升级?
在郭涛看来,底层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协同是中国AI眼镜产业爆发的核心支撑。技术层面,光波导技术“中国突围”、AI芯片自研实现国产替代,打破国外垄断。
供应链方面,目前国内形成从光学模组、代工到终端品牌的完整闭环,成本下降30%以上,可支撑百万级月产能。另外,政策扶持与消费升级进一步加速产业落地,有望形成“技术-供应链-市场”正向循环。
笔者看到,目前一些企业也在AI眼镜赛道进行协同合作,加速整合。其中,雷鸟创新与博士眼镜、阿里,云天励飞与闪极科技等的合作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。
据了解,雷鸟创新与阿里开展战略合作,双方围绕眼镜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,开展功能定制和开发,并持续在雷鸟AI 眼镜产品上迭代更新。
目前,基于阿里通义系列模型及阿里云全球基础设施,其AI眼镜已覆盖全球25+国家及地区,其中在北美及日韩的市占率已达到40%以上。
AI眼镜很火,是虚火还是代表科技未来?从认知度到功能,再到销量,都还有待时间检验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查信-配查信官网-免费配资开户-股票按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